ADHD 兒童有救星?韓國研究證實「行動神經回饋訓練」的潛力!
- Mindcraft Editor Team
- 5月1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什麼是 ADHD?為什麼治療它這麼困難?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影響兒童與青少年的學習、人際互動與生活品質。儘管藥物治療(如利他林)對大多數患者有效,但副作用(如食慾下降、睡眠問題)讓不少家長「又愛又怕」。這也促使專家們尋找更溫和、副作用更少的替代療法。
韓國首度驗證!「行動神經回饋訓練」有效改善 ADHD 症狀
來自首爾大學醫院精神科的研究團隊,最近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的隨機對照研究,探討「行動神經回饋訓練(Mobile Neurofeedback, 簡稱 MNF)」對 ADHD 兒童的療效。
這項研究登上了《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and Neuroscience》2024年1月刊,被視為韓國數位醫療介入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研究怎麼做?來看看設計細節
參與者: 74 位年齡介於 8 至 15 歲、經診斷為 ADHD 的兒童
分組方式: 隨機分為 4 組
將74名年齡介於 8 至 15 歲、經診斷為 ADHD 的兒童,隨機分為 4 組 訓練方式: 使用配有腦波感測器的手機 App,每週訓練 3 次,每次 30 分鐘,持續 3 個月
評估工具: 包括臨床嚴重度(CGI-S)、兒童功能評估(C-GAS)、韓國版 ADHD 評量量表(K-ARS)、注意力測試(ATA)與執行功能測驗(Stroop、CCTT)
重點結果一覽
明顯改善注意力與抑制控制能力
MNF 訓練組(無藥物) 在連續表現測驗(ATA)中,視覺注意力的疏忽錯誤顯著下降,且效果維持到治療後 6 個月。
MNF + 藥物組 在聽覺反應時間上也優於假訓練組,顯示神經回饋能進一步強化藥物治療效果。
假訓練也有改善?可能與「安慰劑效應」有關
研究發現,即使是假訓練組,某些測驗表現也有進步,可能與數位遊戲本身的注意力訓練效果或父母與孩子的期待心理有關。
為什麼這項研究值得關注?
非侵入性、無副作用:MNF 利用腦波感測器與手機遊戲進行訓練,不需服藥或侵入性操作。
數位可攜、居家執行:訓練可在家中完成,提升可及性與持續性。
雙重療效提升:可單獨使用,也能搭配藥物治療,發揮加乘效果。
這項研究為改善ADHD提供了一項創新、安全又方便的數位選擇。隨著科技發展與數位醫療普及,行動神經回饋訓練有望成為家長與臨床醫師的新利器。
👉 你是否也在尋找非藥物的 ADHD 改善方式?不妨關注這項新技術的發展!
📚 參考文獻:Kwon SY, Seo G, Jang M, et al. (2024). The Effect of Mobile Neurofeedback Training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and Neuroscience, 22(1), 67–78. https://doi.org/10.9758/cpn.23.1054
留言